許多人普遍認為,要讓孩子在起跑點上具優勢,必須從幼稚園時期開始培養他們的語言能力。
然而,這本書強調了一個清晰的觀點:對語言發展影響最為深遠的時期實際上是從出生到3歲的親子互動時期。
丹娜.蘇斯金(Ana Suskind)是一位外科醫生,專門從事兒童耳蝸植入手術。
她的研究發現,兒童接受人工耳蝸後,在語言發展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因此啟發了她開展研究兒童語言發展的旅程。
透過"3000萬字的研究",她發現0-3歲是一個關鍵時刻,呼籲家長注意互動對語言發展的重要性。
她的著作包括"父母的語言"以及"打造同村共養父母國"。
2.嬰幼兒發展時期神經可塑性及親子對話的力量
人從出生到三歲左右,大腦每秒能創造7百至一千個額外的神經連結。
0-3歲這段期間,關鍵的神經連結,是處於創造與生的鞏固階段、技巧建立及語言學習的無限潛力的可塑性,這是過了這段期間未來大腦不會再有的可塑性。
只要大腦進入用盡廢退模式,會開始修剪沒用過或脆弱的神經連結,意味著若我們一直沒有使用它,就會錯過學習的最佳時機。
因此,先決條件是要先學會基本技能,才能發展更高階。
人的前三年,語言不僅有助於建立字彙及對話技巧,也提供社交,情緒與認知發展的基礎。
你知道兒語對大腦發展有幫助嗎?
有些人不愛用兒語跟孩子說話,但研究指出,用兒語(例如:媽咪咪好愛小小寶貝貝),配合提高聲調,拉長文字,像唱歌的聲流,能幫助大腦解析發音,便於理解跟學習。
互動式的語言為何如此重要?
如果兒童通過觀看電視學習語言,這種學習方式相對被動,缺乏互動,這可能導致學習和記憶能力的減弱。
相反,通過社交互動和照顧者的對話學習,能夠幫助兒童更好地吸收學到的知識。
研究表明,豐富的早期語言環境對於嬰幼兒的大腦發展至關重要。
因此,幫助父母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以使孩子受益最大化,是至關重要的。
作者提出了"3T原則",作為正三千萬字計畫的核心策略。
3.3T原則是什麼?
1T(Tune in)共情關注
2T(Talk more)多說一點
3T(Talk turns)輪流說話
讓3T原則將語言接觸與大腦發展的複雜科學,轉化爲易於使用的可行課程,能強化親子互動,完全融入日常生活。
<共情關注>
意味著有意識地關注孩子正在做的事情。當孩子專注於某活動時,家長應加入並與之互動,以提供豐富的語言交流。
例如;你想跟孩子一起唸故事書,想請孩子來做,但你發現,孩子仍正在專注玩積木!
這時,該做的是加入他!
因為根據研究顯示當孩子必須參加他沒興趣的活動時,較不可能學到活動中用的字。
當環境處於理想狀態的時候,家長跟隨孩子「集中性的注意力」,並隨之產生共鳴,以豐富關愛的言語溝通,這就是共情關注。
最理想的共情關注是「親子之間的互動」,家長改變音調跟語氣,用「兒語」互動,能幫助嬰兒的大腦學習語言。
研究結果發現,發現在兩歲這個階段的時候,若父母用兒語溝通的小孩認識的字彙量會是用成人式語言溝通小孩的兩倍之多。
<多說一點>
不僅僅指說話的數量,更重要的是說話的類型和方式。
家長可以透過敘事、平行對話、不要使用代名詞和擴張語言的方式,提供豐富的語言環境。
首先敘事的方法 : 這是指通常家長一邊做事,一邊敘述自己所做的事,讓小孩被語言環境環繞的一種方式!
這樣的方法不但能增加字彙量外,還能了解聲音與相關行為、事物的關係並且讓孩子熟悉例行活動的相關步驟。
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例行工作,對小小孩來說,卻是很寶貴的。
每個字彙,每個敘述,都可藉由日常生活加以轉化,用以建立大腦並建立依附關係。
或是使用平行對話的方法:這是指實況報導小孩正在做的事。不要用太冗長、複雜的句子。最好跟孩子一起感受他當下所在做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練習不要使用代名詞:對大人來說,用代名詞很容易理解!但對小小孩來說,他們不清楚‘它’是指什麼。
具體指出物品或人稱,能讓兒童增加字彙量進而大腦容易吸收進去。
另外幫孩子擴張語言,延伸語言: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從一開始只會說抱,開始幫助他慢慢延伸。
例如問問孩子,你想要爸比媽咪誰抱起來!
讓孩子練習說爸比抱抱,從一開始單一都詞彙到慢慢能把句子越變越長。
<輪流說話>
鼓勵孩子參與對話,使用開放式問題,,善用「怎麼做」,「為什麼」,讓他們思考和參與對話,這有助於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
由於現今社會科技的快速發展,3T原則下,還需要搭配另一個T,需提醒自己要學會1T「把它關機」(Turn it off)。
在數位時代之前,家長通常鼓勵孩子參與一些傳統活動,例如塗色、積木,或是玩具樂器。
然而,現今許多孩子的時間卻被手機和電視所占據,這些電子設備並未提供所謂的「3T」:共情關注、多說一點、和輪流對話。
孩子在學習新事物時,通常會透過觀察他人的反應來判斷對錯。他們不斷觀察我們的表情和回應,以獲得反饋。
然而,透過科技學習時,孩子無法體會到這樣的互動,對對錯的理解也有所不同。
科技也可能阻礙了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學習互動。因此,我們必須謹慎使用科技,確保它不會完全取代了人與人之間的實際交流。
3.3 3T原則與數學的應用
想建立孩子的早期的數學基礎,最明顯是學習數字和計畫。
由於數字在生活中無所不在!
透孩子看見越多數字就能越快辨識數字。
要怎麼應用3T呢!
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應用3T原則,例如在穿衣服時,共情關注孩子的需求,多說一點關於衣物的描述和步驟,並輪流說話以鼓勵孩子參與對話。
應用如下:
共情關注:家長們注意到學步兒想要他們幫忙穿衣服。
多說一點:你的連身褲有五個扣子,你可以幫我數數看嗎?一、二、三、四、五,五個扣子扣好,就可以準備出發了。
輪流說話:孩子一邊扣著扣子,一邊跟著家長數數,一、二、三,彼此輪流說話。
讀完這本書後,我對語言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也開始嘗試應用所學。
儘管我自己是個偏愛與人交談的人,但我發現在培養良好語言習慣方面,開始時需要刻意的努力。
這本書中提到的3T原則給了我明確的指引,特別是在育兒方面,它讓我更清楚地知道如何引導孩子,並制定有效的計劃。
因此,我深信孩子的語言發展早期教育應該從他們出生的那一刻就開始。
父母是否願意以科學的方式與孩子互動和談話,以幫助他們體驗生活,這將成為孩子未來語言和溝通能力的重要基礎。
這本書確實改變了我的觀點,讓我更加重視和重視語言的重要性,並積極尋求方式來促進我的孩子在這方面的發展。